如果你的团队有这样的员工!
吐槽
1415 ·
0 ·
2020-05-09 11:26:33
最新编辑原因:

最近笔者经历了一个比较烦的事情,就是自己团队的成员离职,他的个人能力有严重问题,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和他交谈,他总是说是业务流程、交互流程、代码不应该这么写、这个功能实现有难度等等,从各处找理由,但是就没有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

他之前声称不能实现的那些功能,在他离职后,我们都实现了。哎,对于这种类型的员工,只能敬而远之。

那么从这件事情可以获得那些经验呢?

  1. 公司试用期的相关制度
  2. 员工转正考核
  3. 团队沟通、问题及时反馈机制是否完善
  4. 招聘流程。至少有二面或者复试
  5. 员工工作任务量化
  6. 员工工作质量量化
  7. 奖惩机制

这是我这边总结的,可以从一件事情上获得的经验,下面细说一下。

第一点,公司试用期的相关制度。因为目前我们公司试用期是1个月,1个月对于整个项目来说是很短的一个周期,员工新来熟悉一个星期,参加下评审,工作进度达到50%,其实1个月时间就用的差不多了。在完成后面50%的任务时,如果发现能力不足,其实已经转正了。这个就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情。转正前和转正后是2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试用期一般要3个月,如果表现好可以提前2个月转正,这都是可以的,主要是为了避免这种试用期漏洞。

第二点,员工转正应该有考核。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面试是第一关,转正考核是第二关。考核进行任务完成结果汇报,学到了什么,对公司、对团队的建议等等,从各个方面来进行,多角度、多维度沟通。

第三点,团队问题沟通通道是否打通。因为存在职位的不同,有些话不太好说,这时需要一个通道,既能保证反馈者不被打击报复,也能保证氛围不会太尴尬,就是比较好的通道了。所以,问题要及时沟通,不要等事情发生了再说,那时已经迟了。

第四点,招聘流程。多几次面试,多几分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招聘过来的人才会更有保障。所以招聘流程应需要有。可以 一级面试——二级面试——HR面试来进行,这是最简单的流程。

第五点和第六点主要是工作的量化,其实大家工作如果没有量化数据,很难把控整个项目进度,以及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如果有这些数据,绩效、奖惩都有数据可依,做出的决定或者决策也就更加合理,大家才会服。而不是将没有数据,凭空想象,拍脑袋决定,这样绝对会出大问题。数据量化可以避开很多坑。

第七点,奖惩机制,增加员工积极性。干的好,多奖励,干得不好,下次继续努力,如果再干的不好,就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了。

 

ok~ 这是我经历的一件比较烦的事情,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本作品系原创,采用《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4.0 国际》许可协议.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upupor.com/u/20050911268216879104 复制

无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