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问题时,大家都是有这样的三种解决方式:一种是不去管它,一种是向别人寻求帮助,还有一种是自己给自己答案。
遇到问题不去管它,待它自生自灭,似乎久而久之问题就会自己解决了,但问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消失,而是转变为其他更为棘手的问题一直存在着。
向身边的好友寻求帮助,这个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很难。书本上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老师或者互联网获取到相关的标准答案。但世事无常,大千世界中,人各有志,谁又肯真真切切的用心听你讲述,设身处地的帮你考虑?能够用心倾听,认真帮你考虑的人,对你说的话,是否真的可以说到你的心里呢?除此之外,谁又可以保证那就是正确的答案呢?是不是劳神又费力?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没我们会遇见很多人,也会错过很多人。我们会被邀请成为一些人的连续剧中,还会被给予一个不错的角色,有台词,有闪光灯,有特写,如果你觉得还不错的话,甚至会觉得比自己的角色还要好,就很有可能一头扎进对方的世界里了。但是,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也许这个故事还有别的主角,你也就算得上是三四号人物。在别人的故事里,即便你演绎的再好,也只不过是个番外。
大学时候,因为学车的缘故(想着大四前可以拿到驾驶证),又在兄弟班级一起上课学习,于是也就结识了,闺蜜以外的小伙伴们。其中一个男生还成为了闺蜜的男友。那个时候,我们几个一起熬夜、一起通宵、一起翻墙、一起翘课......大三到大四的那年暑假,是我们几个人一起度过的。每天大家一起吃早餐、午餐、晚餐,一起在学校机房做共同的项目,一起逛街,一起去玩耍,一起去操场里挥汗如雨......
毕业前我们设想的很好:希望毕业后,我们上班了,还可以一起租住一个大房子,可以一起吃晚餐,一起嬉戏玩闹。毕业后,一个闺蜜和大学要好的同学一起去了深圳,余下我们四个还在成都。因为工作的原因大家都不怎么聚在一起,每每有人要过生日的时候,也就成了我们聚在一起的理由。而我也是比较可恶的:每次都是将聚餐、唱歌等玩耍的图片发到我们几个的群里,‘诱惑’一下深圳的闺蜜。其实没她一起聚,倒也真的是少了些什么,却又说不出。
直到一次聚餐,在排号等候时,谈起了以后的事情,就随口问到闺蜜和他的男朋友,什么时候准备结婚的事情,大概会准备多少的礼金之类的话题。‘凭什么要和你说’,而后,闺蜜拉扯我的衣角,小声说到,不要把她和我讲的话,说出来。听到闺蜜男友的那句话,以及闺蜜轻声的这句话后,我也只是打趣的笑一下缓解尴尬,并没有继续之前的话题了。其实,我只是不想闺蜜受欺负而已,毕竟在我们五个人的小分队里,我一直扮演的角色是‘知心大姐姐’。哈哈,后来仔细想了一下,那些事情,属于闺蜜和她的男友之间的事情,即便我扮演了一个自认为很重要的角色,但为我分配的角色的剧本是不能逾越主角的,那我又何必去纠缠这些呢。
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准确的说,是因为一句话,让我去认真的思考了独立这件事情。也许独立有很多种呈现方式,但最重要的是:学会想自己提问,自己思考,自己解决,自己承担。其实非常感谢闺蜜男友的那句话,那句话让我想清楚很多事情。
能与另一个人情投意合,无论是何种关系,都是为人生锦上添花;学会不依赖任何关系,能够独自面对一切问题,才是对自己的不弃不离。当自己真的有了这种意识之后,可以将生活演绎出更多的可能性。而后,我也渐渐明白,闺蜜的诉说,也仅仅只是诉说,只是需要我来倾听,并不需要我对此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