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公众号文章里,被安利了一篇马伊利的微博,然后我特地去微博里搜索了马伊利的这篇微博,微博内容如下图:

她在微博里写道‘不知道我的微博读者里有多少产后的女性,看这篇文字结束,眼睛就湿了…’
而我,也是因为她所转载的这篇文字,才明白了,怀孕生孩子会有这么多的知识需要储备。在这篇文章之前,我也只是晓得怀孕生孩子会让自己的身体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但那些都是外在的,比如会变胖,很难瘦回去;脸上会长斑,也很难消除;身上会有很丑的妊娠纹,再也消除不掉;怀孕期间自己的五脏六腑全被挤压,等等诸如此类的。但类似的,生完孩子之后可能会有‘漏尿’的现象产生;可能会有‘阴道壁膨出’现象;再甚者,可能会导致子宫掉出体外......
想到了自己现在,还未曾走进属于自己的婚姻殿堂,对待小朋友天生有着莫名的喜爱之情,也曾不止一次的幻想自己将来有了小宝宝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场景。但徒有这些热情是不够的,我还需要有足够的知情权,再去作出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显而易见,没那么容易。想到知识共享,我又想起了一个人:亚伦。亚伦·斯沃茨(Aaron Swartz)是年少成名的计算机天才,著名社交网站Reddit联合创始人,web.py的设计者。他亦是数字时代的罗宾汉,致力于网络信息开放。之前在看与他有关的电影解说时,只是一味的慨叹,慨叹于他的才华横溢,他的英年早逝,对于他一生都在努力争取,努力去做的事情----知识共享,没有太多的感触。
在无意间看到公众号科普女性怀孕生孩子的相关知识后,我才发现,亚伦所做的事情,有多么的伟大。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你去医院拔一颗牙齿,医生都会把相关的风险全部告知于你,而且互联网关于拔牙的相关注意事项也都有很详细的描述。但对于女性怀孕生孩子这件事情,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却没有人告知你该怎么样去保护自己。当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母亲注定是围绕着孩子转的,大家都对一些简单护理知识抑或是隐私部位的知识讳莫如深。
我还记得,在初二那年,第一次生理期:虽然在这之前我不止一次见过我老妈生理期,虽然那时儿,生物课上,老师已经科普了生理期,但在那一个周五,我对小衣服上黑乎乎的一大片充满了恐惧,觉得自己可能得了绝症,心里慌得不行。那会儿和我的同桌关系很要好,在挣扎了大半天之后,我开始对同桌进行诉说,谁料她笑了一下,喊我一起去洗手间,并且递给了我一片姨妈巾,她告诉我这是生理期来了。到现在我还是想象不出自己当时脸上的表情。
那天放学后,堂弟骑自行车载我回家,平时叽里呱啦说个不停的我,却在那天少了很多话。一路上,我都在尽力拉扯我的外套,以此来遮掩被弄脏的裤子。回到家后,和老妈说了下情况,老妈告诉了我一堆的注意事项:不能洗头发、不能碰冷水、不能洗脚、不能洗澡、不能吃生冷的食物等等之类的。那个周末我被老妈照顾的很好,家里的锅碗瓢盆都不喊我洗了。
小时候,目睹过老妈生理期时在床上痛的打滚的场景,在那时,老妈就和我说,她年轻时,没听外婆的话,才会这么遭罪。所以,初二那年,我对老妈对我说的注意事项深信不疑。初三那年,一连两个月,我的生理期不正常,怀着惶恐的心情,我向老妈描述了我的情况,当时老妈二话不说,就带我去了一个专门看妇科的医生家里,听老妈说,那个医生是当时剪短我脐带的医生。到了医生家里,医生支开了老妈,而后才问我现在念几年级,有没有耍朋友之类的,我均如实作答。病因找到了:压力过大加上营养不良,导致了一些非正常症状的产生。现在想一想,心里还是感觉很庆幸,懵懂无知的我,向老妈求助了;很庆幸老妈带我去看了医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慢慢开始纠正了老妈告诉我的知识,比如生理期可以洗脚,但不能长时间泡脚。再到后来,我就自己去关注生理期方面的注意事项。比如生理期除了生冷的食物不能吃,比如黄瓜、西瓜、螃蟹等一些寒性、凉性的食物也要少吃。在二十四五岁的年纪里,才第一次听到‘HPV疫苗’,排了一年的队,也没排上九价疫苗,本准备踩着26岁的尾巴去香港接种九价疫苗的,2019年我只能望而却步。于是,我开始预约四价疫苗,今年三月份,我突然收到了一个通知,预约到了四价疫苗。可以去接种了。
第一次去接种HPV疫苗,心里还是蛮忐忑的,男友也不止一次表示,要陪我去,但还是被我说服了。我独自一个人,提前半个小时到了接种疫苗的医院。虽然排队时,有很多女孩子是男友陪伴着来的,但我一点也不羡慕,反倒我很羡慕那些妈妈陪伴着来的女孩子。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个2002年的妹妹,她的妈妈帮她签到、签字、缴费,她就跟在妈妈旁边,她接种好之后,自然的依偎在妈妈的身边,那个画面真的好美,好美。在我了解到这个疫苗的时候,也开始向身边的闺蜜们科普,甚至带着‘怂恿’的意味,喊她们去接种。
想必大家都张文宏医生应该都有所了解吧,在他的一个采访中,有位观众向张医生提问“宫颈癌疫苗是不是人人都需要打?” 张文宏医生还是一如既往的直接回复道 “宫颈癌疫苗尤其需要打,特别你家里如果有姑娘,早点在她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把疫苗先给打了。”


在怀孕生孩子这部分知识的盲区里,我也和男友达成了共识:在这之前,我们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构建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
在做事情之前,先有足够的知情权,再行使选择权,对自己负责,也对社会负责。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有知情权,就被冠以各种道德的枷锁了。或许你会说,你所能看到,也只是想让你看到的,不想让你看到的,你照旧看不到。我想说的是:即便如此,我也想要在这个大范围下,去尽可能多的拥有更多的知情权,虽然可能、大概、也许这个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书籍这唯一的途径来进行学习、积累,但我依旧会义无反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