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的底层概念,叫做职业发展模型,如下:
职业发展模型分成了4个要素:
1.个人能力:能力、学历、 资源等等;
2.个人需求:经济、成长、成就感等等;
3.职业要求:结果、绩效、指标等等;
4.职业回馈:钱、荣誉等等。
1.请你现在认真思考第一个问题:你对自己现在的职业满意度是什么样一个水平?
拿我来说吧,我对自己目前的职业满意程度没有太多的要求,是因为我内心存在着盲目相信的误区,因为很多时候我会忽略事情的本身可靠度,转而去关注事情的本身。但就当前工作的公司,我给不出太多的评价,因为这家公司是我实习开始到现在,可能看到这里,你觉得我是不是太过于安逸了呢。其实是我内心自我否定的声音太强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出了这家公司就会面临失业的风险。而我内心却又是不太安分的,这也就导致了一些自我冲突的产生。
实习期满,刚转正后的三个月里,我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个996,一开始是说996期间是双倍绩效薪资,但后来leader没有争取下来,虽然刚转正的我绩效并不高,但心里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什么吧,后来leader将996期间双倍绩效薪资那部分,换了一种方式给到了我们,这也是后面一年内我对leader的话深信不疑的一个缘由之一。
第一个996期间,我每天都过的很充实,即便很多时候是9116,但我的内心却也是十分开心的,就连我唯一放松休息的周天,早上也都会伴着思考怎么解决代码bug的梦境醒来。我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天分不足,只能花费比别人两倍的时间来追赶优秀者的脚步。
再到三年后的今天,我已经渐渐褪去了那份青涩,虽老油条,但也依旧保持自己的初心。疫情期间,远程办公使用的是公司统一配置的云桌面,其性能真的不敢恭维,往往上班时间,动一下鼠标,可以卡上三四十秒,极大的影响了开发的效率,即便如此,我也在排期表计划的日期,如约完成了任务。其实,我也只不过是利用了大家下班的时间,同时在线的人少了,效率自然快起来了,虽然那段时间我经常是凌晨两三点才去洗漱睡觉,但心里感觉很充实,很满足。
现在的我,对于目前的职业满意程度,只能说是马马虎虎。
2.就目前自己的职业满意程度,你觉得自己亟需要提升的是前文提到的哪一方面?
就我自己而言,职业回馈是目前我亟需去提升的,但想要获得职业回馈则与个人能力、职业要求是分不开的,也因此个人能力与个人需求也是我仍要付出努力去提升的。个人能力的提升目前我采取的主要方法还是:多看一些教学视频、多写、多练习。对于个人需求的提升,目前我还没有找到对于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方式),目前的我受到星球里各位优秀的超体们的影响,坚持读书、坚持输出自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一次次的进行思考,也会更加明了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3.我最近的一次对于职业的抱怨是在什么时候,具体的时间点我也记不得了。但我抱怨的内容是:leader总是占用我们的私人时间,进行开会。这让我不太能接受,正在陪闺蜜逛着街呢,那边就打来电话喊开会了,流量不够的我,只能拨打电话参与会议。这一问题直接将我身上亟需进行t调整的短板暴漏无疑:我的协调沟通能力欠缺,因为了解自己是直来直往、横冲直撞类型的,所以我尽可能的避免自己去这样,也就导致了自己一直说‘好,好的’诸如此类的。
后来我尝试着去改变,尝试着委婉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就在上周五,会议进行到六点十分,leader还要继续另一个会议,我也就说出了自己有事情,希望能够挪到晚上八点半。同我一起的还有一同事,我俩那天都约了瑜伽课,那节瑜伽课是六点十分开始上课,于是六点十几分结束了会议,我俩一路狂奔到健身房,虽然迟到了十分钟,即使那节瑜伽课我们流了很多汗,我俩还是蛮开心的。
其实,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事情,反倒会带给身边的人一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之前也有同事向我抱怨公司的一些事情,一开始的几次,我都会认真的听,也会认真的回复、相应,但我发现自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到,后来这位同事再次找我抱怨的时候,我选择性的听进去,也给出一些中立的意见和看法,而不是被同事的负面消极情绪所带动、所影响。自那以后,我发现这位同事找我倒苦水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虽然后来,这位同事因为个人发展需要离职了,但我还是没有太多的波澜,因为距离我第一次听到她说要离职,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