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子的生理期,从初潮走到绝经差不多要用32年左右的时间。
在这32年左右的时间里,除了一些特殊情况,每个月生理期都会如约而至。
而卫生巾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每一个女性的必需品,有了它,才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正常的进行。
近些年来,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而生理期的健康问题也成为了众多女性比较关注的问题。
女性在适婚适孕的年龄段,都会格外的关注自己的生理期,因为生理期可以说得上是一张晴雨表。通过生理期,每个月的生理期都会向你发出一些反馈信号,比如身体内部是否湿气过重,是否需要补铁,是否需要放松心情等等。
而且,生理期的每个月准时的造访,也可以从侧面说明你的卵细胞是否健康。除此之外,通过生理期的时长、经期出血量多少、经血颜色变化等等一系列的指标,都可以直观的用来判断作为一个女性的你的身体是否健康。
随着更多女性同胞的关注,卫生巾也在不断的迭代升级,现在市面上的卫生巾种类繁多,可以帮助女性同胞们更好的适应于不同的场合。在这里,我想问一下,你是否有去计算过自己每个月的这一笔固定的卫生巾开销呢?
我清晰的记得,在我还没有和生理期打过照面的时候,有一次帮老妈去买卫生巾,老妈特地嘱咐了我一下,具体是什么牌子我不记得了,但我清楚的记得是5元一包,一包有20片,还是加长加厚的,售货员用了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帮我装了起来。虽然那个时候我不太懂,但后面初中、高中时期,不管是我自己去购买卫生巾还是和老妈一起去,售货员都是会用一个黑色塑料袋帮我们装好。
初高中的时候,我有计算过自己每个月在生理期上花费的卫生巾:护垫、日用、迷你日用等等,以至于到了大学,我还会偶尔在闺蜜的耳边念叨,做女生太麻烦了,每个月卫生巾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念叨归念叨,但我还是会好好的照顾自己的生理期。
说来不怕你们笑话,在我高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是十分的羡慕一个表姐,因为表姐可以用2~3元一片的卫生巾。那个时候,我心里也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用的上那样的卫生巾啊,羡慕归羡慕,等到老妈说要给我买和表姐一样的卫生巾的时候,我却很果断的拒绝了,因为我发现,价格更贵的比不上适合自己的。
整个高中我都没有肚子购买过卫生巾,因为高中生活的城市找不到自己一直使用的,每每到了放假的时候,我半个行李箱里都塞满了卫生巾,第一次来成都,念大学的时候,也不例外,哈哈。成都距离家太远了,就开始尝试着使用一些价格还能接受的卫生巾,慢慢的就到了现在,虽然也能消费的起,但还是会在超市打折的时候,囤上一些,毕竟是生活必需品嘛。虽然身边也有朋友和我推荐卫生棉条、液体卫生巾等,但我还没有勇气去尝试,比较怂哈。
上周末,早晨睡醒后,无聊的就打开了微博,一条热搜引起了我的关注:#散装卫生巾#这一热门话题。

究其原因无非是:100片日用散装卫生巾的售价为21.99元,包邮,更被查出盗用质检证明的‘三无卫生巾’,每个月销售量也不低。看到这样一个商品,有人在商品的提问界面劝告购买者“建议大家购买有牌子的,三无产品用在私处的就不要乱买了”但是有一些购买者云淡风轻的回复到“生活难”;“我有难处”。可能看到这里你已经又急又气了。
从这些购买者的回答里,可以看出,她们心里也很清楚,这些外形看起来与普通的卫生巾没有区别,但这些卫生巾是否干净、卫生,出自哪里都是一个未知数,她们也知道,是要用在自己身上比较脆弱且极易遭到感染的部位,但她们还是选择了购买,只是因为这是她们能负担的起的价格。
我们在想着如何搭配服饰、怎样修剪满意的发型、有哪些大牌护肤品值得购买等等时,却有着很多女性,连最基本的生理期必需品----卫生巾都不能负担得起。
我们的收入决定了我们所处的圈子,我们接触的人,也都是和我们同级的,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我们陷入信息茧房中。事实上,我们身边所接触的,目光所及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在我们看不到的远方甚至更多也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在看到这条微博热搜话题后,我也有计算过自己每个月的卫生巾开销差不多在30元左右,这样看起来也并不多,所以在这个热搜话题下,很多人才会这么评论:‘不至于吧,不过是少喝一杯奶茶就好了’;‘买衣服、买化妆品的时候省一点不就好了嘛’等等诸如此类的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
但事实是什么呢?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奶茶的味道,也没有买过什么化妆品。
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4000万女性正在经历‘月经贫困’,10%的年轻女性买不起月经卫生用品,12%的人需要使用不安全、不卫生的月经用品。可能这组数据在我们看了只是一组骇人听闻的数字罢了,但这组数字背后却是现实生活里处在月经贫困的女性们的真实的写照。
对于偏远地区的女性来说,她们的父辈祖辈所接受的思想观念等,也会对她们自己甚至是她们的下一代产生很大的影响,她们缺失的不仅仅卫生巾,更多的基础生活用品也缺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想从根源上对贫困地区的女性进行帮助,才可以让她们摆脱因性别带来的困境吧。
写在最后:大家有空了可以去看看:纪录片《月经革命》和印度电影《护垫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