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会这件事情,最近半年里深有体会,很多会议拖沓真的很严重,自己都心急如焚,但胳膊拗不过大腿,只能被动参与。
拿其中的比较典型的一次来说吧,刚开始复工那会儿,需要与甲方、合作方一起将一个规范文档进行完善,在此之前呢,甲方、合作方并没有仔细去研读该规范文档,导致整个会议的讨论比较发散,发散也就算了,甲方还会颐指气使的把自己的不满宣泄到我们身上。
那天从下午两点钟开会一直到晚上八九点才结束。由于甲方的语气,直接导致我的leader情绪收到里很大的影响,整个讨论会也变成了我与甲方、合作方的讨论。
但私底下合作方的小伙伴却和我说,我怼甲方怼的比较好,这却让我一头雾水。可能当时我的并不会去因为彼此的身份不同而心生敬畏罢了。大家一起讨论问题的最终的目的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共同的把这份规范文档做好,所以中间过程我并没有去想那么多,对事不对人而已。
后续的一些需求评审、系统功能评审等会议,我也总会把发散的点重新拉回到正点上来,并不是我多聪明,而是我不想因为拖沓耽误大家的时间,这也只是好听的冠冕堂皇的说法罢了。其实,自私的说,我是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在无用的事情上。
很多可以通过打字解决的事情,就绝对不打电话,这也成了我做事的一个准则。很多时候脱口而出的话,经过大脑的反刍,往往会有更好的选择,这也是在工作中,我会选择文字表述,不喜欢打电话的一个原因。
会议拖沓,这个现象想必很多人都会有共识,公司的会议需要预约会议室及其使用时长,这也是公司的一个管理手段,但这些并不能真正的解决拖沓的问题,拖沓问题的本身还是在于会议的参与者,之所以会议会有其不可撼动的位置,自然也是有原因的,通过头脑风暴我们可以很清晰的认识到相关问题的存在,很有利于达成共识。当然了,在会议前的充分准备也能很大程度的减少拖沓,但会议召开者、主持者对整个会议节奏的把控也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