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一个县级市里,一个小区旁边开了一个超市,已经开了一年了,客流量还算稳定,但是直不温不火,业绩提不上去,错过一些促销,效果也不好。如果是你,有没有很简单的方法,还特别有效能够快速的提升业绩呢?你会出什么营销或者活动策略来提升业绩呢?
首先我觉得,不能用一线城市消费水平的观念去同等对待区县城市的消费观念。
我的老家在乡卡卡里,镇上的超市已经来来回回关门了好几家,但也有新开张的超市。
但是,有一家,类似家族企业,从我有记忆开始,到现在每年春节回家,他们家的生意一直很红火,很多室内装潢很nice的超市也比不上他们家。
来说说,我对这家规模不大的超市的一个体验吧。
在我很小的时候,那会儿两毛钱可以买个烧饼吃,一毛钱也很值钱,爷爷奶奶在镇上住,距离这家便利店很近,一个冬天,我拿了一毛钱这家便利店买瓜子,店老板用小时候吃饭的黄色大碗,给我盛了一大碗瓜子给我,这也成为了我记忆里对那个时代下,一毛钱的一个认知。
他们家与周边的几家店铺有着很不一样的特质,每天进店的顾客流量会比周边店铺多出很多。
我也跟着父母在这家店铺买东西,他们有自己固定的顾客,而且奉行薄利多销,虽然有时候你买的东西不多,但是他会帮你抹零,甚至将你拿的一些小物品不计算在内,得到了好处后,你自然而然的就会心甘情愿来这家店铺进行消费了。
而且这家店铺的口碑也很棒,对于一些售出的商品,还能持续进行售后,有次我妈买了一箱牛肉,回到家后,打开了箱子,拿出了一包做凉拌菜,发现牛肉与外包装、箱子都不一样,后面我妈又去到这家店铺购买商品的时候,随口说出了这个事情,店铺老板问我妈一共有几包,他按照我妈购买的那款牛肉的单价,补了钱给我妈,这一个操作让我妈之前的不快情绪一扫而光。
这件事情之后,我妈就会经常像身边的人讲起这件事情,这也在无形中为这家店铺引入新流量,这些远比超市的满减效应来的更快。
而且我的父母对满减这一套是很反感,我老爸尤为突出,他觉得满减不如直接打折,比如满300-150他觉得还是一件商品打五折更安逸,一是因为满减要花时间去凑,二是因为你本来的需求只是一件商品而不是为了满减。仔细想一想也是这个道理,本来只需要买一份商品,因为凑满减却买了很多不必要的商品,得不偿失。
其实商家只需要让利一点点给消费者,消费者自然很乐意去买单的。